憨态可掬的兔子王、古朴高雅的黑陶瓶、雕刻精美的木鱼石杯……这些都是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却大多不知从哪里可以买到。
记者专门就省城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了调查。被采访的游客都表示不知道买什么好或者到哪儿去买。一位女士心仪平阴玫瑰浆、玫瑰膏,多方打听,却被告知只能去平阴。
不少导游对此也不甚清楚,从业5年的小孙怎么也想不起哪里出售木鱼石,“我们带团一般不安排购物项目,所以也不知道该去哪儿。”
在济南旅游汽车站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商品琳琅满目,顾客却稀稀落落。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地处旅游汽车站这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但是来购买纪念品的游客却并不多。记者看到,店内有平阴玫瑰系列产品出售,但已蒙上一层灰尘。
山东省旅游局旅游商品开发服务中心的贺思旭主任告诉记者:“这个问题我们早也意识到了,并已举办了四届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和旅游商品文化博览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旅游商品推向市场,但没有取得理想效果。”
旅游商品的设计者,多数缺乏进入市场的经验和资金。获第三届设计大赛特别大奖的趵突泉题材布艺作品,至今未能投放市场。就因为作者是两个大学生,没有资金和精力去进行生产开发。同时,目前旅游商品大部分科技含量低、易于仿制,很多业内厂家也不愿再投资开发新的商品。
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也是优秀旅游产品变得“愁嫁”的原因之一。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研究所的王德刚教授指出:“旅游商品是地方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它的文化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把旅游商品作为宣传当地的一扇窗口,同时迎合游客的地方文化情结,才能在游客和商品之间找到共通点。”
山东省旅游局开发的旅游商品诚信购物系统——六真店,产品好数量也多,但因为宣传不足,多半只能“养在深闺人不识”。
“我们希望旅游商品开发中心能够作为一个公益类的服务部门出现,专心研发和推广山东的旅游商品。各市旅游局最好也组织专门人员,成立旅游商品开发服务科,加大资金投入。这样,旅游商品的买卖矛盾才会得到根本解决。”贺思旭说。
王德刚认为旅游商品的发展不能仅靠市场,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把旅游商品的销售和当地的文化公益事业联系起来。
可喜的是,有的旅游商品已经在市场上一展身手,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去年收入颇丰,其中多为旅游商品的销售所得。
今年山东省提出要重奖销量最大的商品,并正在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方案,包括设计奖、生产奖、销售奖等,意在通过重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市场和政府双管齐下,旅游商品的产业链条才能越拉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