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80余万人次打卡消费过亿元 红色武川走出旅游致富路

央视新闻     2025-07-11 13:53:57     手机看旅讯     字号:T | T

  晋绥抗日根据地覆盖山西西部及原绥远省中东部,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承担着保卫陕甘宁边区北翼、切断平绥铁路日军补给线的关键任务。其中武川县是晋绥根据地中以骑兵为主力、成功实践民族政策的模范战区。骑兵在此驰骋,军民团结一心,谱写了山巅扎营、马背杀敌的传奇。

  总台记者 许斌:我现在在的位置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得胜沟,位于大青山的深处,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山势陡峭,同时隐蔽性也非常强,所以当时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司令部就选建在了这里。

  总台记者 许斌:这里就是司令部的旧址,内部的陈设情况是按照当年的情形复原的。1938年,2300余名战士从山西的五寨县出发,一路北上,经过40余天的跋涉,终于挺进大青山深处。

  武川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任彬: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山川起伏、山高路险,马匹就成为当时出行、作战必备的工具。1939年夏天,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一支骑兵游击队,以山区为依托,灵活机动开展骑兵游击战争。

  总台记者 许斌:在我身旁就是在战斗年代使用过的鞍具,当时大青山骑兵支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马匹,但是要组建完整的骑兵队伍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战士们深入各族群众,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严格执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各族群众也深受感召,自愿把马匹、鞍具送到支队来,既保证了骑兵支队的队伍建设,还在各族群众中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战场骑术的精进提升了作战能力,1938年至1942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与各族群众在此与日伪军展开500余次战斗,伤毙日伪军2900余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日伪军,切断了日军平绥铁路补给线的咽喉,打通了国际支援的陆路通道,更是各族群众协同作战的典范。

  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川依托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旅游区等,打造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村民们也纷纷返乡开启了农家乐。

  安秀花一家10年前回到家乡,在得胜沟村开起了农家乐。10年前,受益于政府补贴,安秀花一家建起了新房。

  2024年,武川县接待游客80.6万人次,游客总消费1.3亿元。武川县还依托“两麦一薯一羊”,即燕麦、藜麦、土豆、肉羊等农牧业,构筑起高原特色农牧业基石,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1%。

  总台记者 许斌:我们现在在的位置是武川县的黄芪窑村,在我身后的田野里种植的都是黄芪。在武川县有240余种中草药资源,这里夏短冬长,昼夜温差大,适合中草药的生长。在战斗时避免不了受伤,药品奇缺的年代,这些黄芪就成了治伤恢复的良药。

  当年救治八路军伤员的野生黄芪,如今在武川县已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约3万亩。当地黄芪产业迎来升级,通过推广滴灌技术与精细化管理,黄芪亩产量从过去的100公斤跃升至750公斤,年产值达到1亿元。同时,当地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深加工成黄芪切片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建立了药材展示馆。

  总台记者 许斌:黄芪从曾经给战士治病的良药,到现如今的特色种植产业;土豆、燕麦从曾经战士果腹的干粮,到如今规模化支柱性产业;从曾经难走的崎岖山路,到现在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武川,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正在用奋斗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春 暮)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