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从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八楼会议室内掌声阵阵,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暨履职培训在此举行。1392名新晋传承人接过证书,为这片土地的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让古老技艺在代际接力中焕发新生。
“非遗传承既要守得住根,也要接得住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石娜在会上强调,此次认定旨在构建“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让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有接班人、能传下去。
证书颁发仪式上,当发证领导将传承人证书一一发放到侗族大歌、瑶浴等项目的传承人手中时,大家都感到了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培训环节,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高阳详解《从江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从传承义务到扶持政策,为新传承人理清履职方向。随后,三位传承人代表分享心得:侗族大歌项目传承人吴之文,分享了自己在传承侗族大歌过程中的深刻感悟与难忘经历;侗族琵琶歌项目的吴艳梅,讲述了她如何努力让这一古老的歌声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蓝靛染技艺项目的梁香桃,则展示了她对传统技艺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朴实的话语里,藏着非遗人对“守正创新”的共同追求。
据了解,此次申报自5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县群众热烈响应,1402份申报材料涵盖歌舞、技艺、民俗等多个领域。经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严格程序,最终1392人脱颖而出。他们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师傅,也有二十出头的手艺人,年龄跨度彰显着非遗传承的活力。
从田间地头的歌谣到指尖流转的技艺,从江县的非遗正随着这批新传承人的接力,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