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山西续写黄河文化新篇章

太原新闻网     2025-07-16 14:54:41     手机看旅讯     字号:T | T

  7月12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风光如画,老牛湾黄河大峡谷的自然奇观与明代长城、古渡口交相辉映,非遗展演吸引游客驻足。这一幕正是山西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山西以黄河国家战略为引领,赓续文明根脉,创新表达形式,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完整保存着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到丁村智人遗迹,再到陶寺天文观测遗址的文明发展轨迹。其中,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当时已经能观测到的20个节令,成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源头。

  这些珍贵的文明火种,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国宝第一市”,运城拥有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当地创新实施“化小众为大众”的保护理念:临猗县黄斗景村将420件农耕老物件汇聚于村史馆;稷山县坞堆村打造非遗“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展馆;万泉村通过文庙与学堂联片保护延续千年耕读传统。通过建设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建立59个县级非遗展馆和53个非遗工坊,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密码正被重新破译。

  抗战时期,诞生于晋陕峡谷的《黄河大合唱》奏响了时代最强音。贺绿汀、赵树理等文艺工作者以艺术为武器,创作出《游击队歌》《小二黑结婚》等经典作品。如今,科技让这段红色记忆焕发新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运用智能导览系统,让4000余件革命文物“开口说话”,年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蔡家崖号”红色文化主题列车穿行吕梁山,车厢内设“红色经典·书香旅途”读书区,成为移动的红色教育基地。

  全长1238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宛如一条“金丝带”串联起65处A级景区和153个旅游资源点。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和段的橙红色陶瓷颗粒慢行步道蜿蜒于青山黄河之间,沿途农家乐炊烟袅袅,采摘园果香四溢。在碛口古镇,前临黄河激流,背倚明清古街,游客通过鲜活的民俗体验,感受着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为传统文化注入科技动能。抖音“黄河非遗”话题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次,“大河上下·晋魂”云展览吸引逾百万访客,《登鹳雀楼》全息投影演出年接待量达50万人次。在艺术创新领域,从交响乐《黄河》到舞剧《吕梁英雄传》,从《大河之东》鼓乐巡演到炎帝文化盛会,山西通过多元艺术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谱写着新时代黄河文化的璀璨华章。

【来源:太原新闻网 】(责任编辑:柏路原)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